央视评论苹果期货20分钟视频摘要 苹果是用来吃的

2018-06-05 9:45:39 苹果期货新闻 期货哥
  • 游资助推,价格虚火

任何农产品它都不可避免受到天气的影响,今年4月份清明节前后的低温,受到影响不仅是苹果。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大概有1/4的产区与产能受到了低温的影响。

目前苹果期货的一路走高的,是游资助推的价格虚火。

我们来梳理一下,迄今为止很多苹果减产的消息在民间传出,其实最早的是一批江浙的游资,他们跑到苹果的主产区拍了好多遭遇到严寒的照片,然后拿着照片做私募,再去期货市场下多单,这样就对整个市场产生了一系列传导效应。(央视财经评论员包冉)

苹果期货自上市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这个产业里真正的参与者包括果农、商贩、存储商,他们很难有像炒家们的嗅觉,所以在最早参与市场的人中,真正苹果的生产者和从业者可能不会出现在里面,大量的是职业炒家,所以市场一定是畸形的一种状态。(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

  • 苹果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炒的

网上有数据流传说,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国苹果有可能减产1/4,这个数字完全没有任何依据。怎么能通过春天的一场春寒,就能把全国的苹果的产量预估出来呢?这不可能的。

另外,即使发生了就如同很多信息所披露的那样啊,试想如果苹果的供应减少90%,它的价格真的会翻几倍吗。其实不会,苹果本身是一个可替代非常强的一种水果。

在这样的炒作氛围下,结果和当时我们推出苹果期货的初衷是相反的。所以,苹果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炒的。(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

  • 填补空白意味着挑战巨大

苹果期货全球第一个鲜果交易,填补了一个世界的空白,一定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期货是产品的标准化合约,比如一吨小麦和一吨玉米,它的标准很容易确定,在交易的过程中,质量也不太容易发生大的变化。水果就不太一样了。(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

第一,目前苹果在我们国家的种植力度和面积应该是最大的;第二,按照以往年份的概率,苹果的产量是最充足的;第三,对于对手盘来说,鲜果产品的现货不像大米、原油类保质期相对较长,标准也是会变的,所以难点就在这里。苹果目前最先进的存储应该是在保鲜保质期在一年左右。(央视财经评论员包冉)

  • 果农受益 苹果期货才能显现价值

之前有人算了一笔账,亩均的经营生产利润,苹果是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十倍以上。这个算法没有把农民的劳动算进去,所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未知,所以会有大量嗅觉灵敏的炒家进来。

但是到最后,我们要回到设立苹果期货的初心上,为什么要做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是要精准扶贫,而且要让农户受益。

所以,我们现在来判断期货最后是不是成功,唯一的标准就是果农是不是能够在其中受益。(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

  • 价格过山车对农户没好处

中国是苹果种植大国,也是涉及到苹果的种植、生产、销售一条链的参与人数众多的一个国度,推出期货的初衷,是要预防它的价格坐过山车,使得整个链条尤其是上游农户一定要受到惠及,但是现在苹果期货的价格坐上过山车,其实对农户是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所有目标是惠农的政策创新,都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创新有成本,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机制托底的话,很可能这就变成投机的炒作!

以苹果期货为例,现是在到底谁赚到钱了,是炒家。去年12月份苹果期货刚刚推出的时候,交易量并不大,直到今年的4月之后,突然之间开始起来,期货的炒家嗅觉灵敏,在这时,价值有没有传导到农户那里呢,恐怕是没有的,因为在之前,恐怕这些期货的炒家已经已较低的价格向农户预定了今年的苹果。(央视财经评论员包冉)

  • 金融扶持农业 需要打通多道关节

金融扶持农业,中间还有很多关节需要打通,不是说设立一个品种,就能自动的达到惠农的目的。谁来代表农民和商贩的利益呢,如果这些关节不能打通,如果不能够有代表农民、商贩利益主体进入到这个体系里面,最后就只能变成了炒家的狂欢。

期货市场当中永远有泡沫,但如果全是泡沫,我们的初衷就没有达到。(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

最后,提醒广大交易者:

苹果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炒的!

理性交易,切勿盲目跟风炒作!

20161018215236_9e0c3310f318b35eebd4405ed47e1dd2_1.jpeg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