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情况

2019-09-25 8:49:19 苹果期货入门 期货哥

一、苹果生产情况

(一)苹果产量及种植面积

苹果、柑桔、梨、葡萄、香蕉是我国最主要的五大水果。近十年来,从各种水果的总产量看,苹果产量远超柑桔、梨、葡萄、香蕉,成为我国五大水果之首,2015 年在五大水果总产量中占比35%。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十年来产量和种植面积稳步增长。2014 年产量突破4000 万吨,2016 年种植面积超过3000 万亩,产量达到4388 万吨,占世界苹果总产量(7716 万吨)的57%。

图2 2005-2016 年我国5 大主要水果产量(单位:万吨)

年我国5大主要水果产量.png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图3 2005 年-2015 年我国苹果产量及种植面积

2005 年-2015 年我国苹果产量及种植面积.pn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苹果种植区域分布

我国苹果种植广泛分布于25 个省份,覆盖黄土高原和渤海湾两大优势区域(如图4 所示),其中陕西、山东、河南、山西、河北、甘肃等省份是我国最主要的苹果供应地。2012 年以来,6 个主产省的苹果产量占我国苹果总产量的比例都超过80%。(如表1 所示)。

图4 中国苹果优势区域布局

中国苹果优势区域布局.png

资料来源:农业部《苹果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


表1 2012-2016 年我国苹果主产省产量分布( 单位:万吨)

2012-2016 年我国苹果主产省产量分布.pn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1.黄土高原优势产区

黄土高原优势区包括陕西渭北和陕北南部地区、山西晋南和晋中、河南三门峡地区和甘肃的陇东及陇南地区。2016 年总产量2328 万吨,占全国的53%。该区域生态条件优越,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生产规模大,集中连片,发展潜力大。同时,该区域跨度大,生产条件和产业化水平差别明显。以陕西渭北为中心的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优质晚熟品种生产基地和绿色、有机苹果生产基地;陇东、陇南及晋中等地区湿度适宜,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元帅系品种集中产区;核心区周边及低海拔地区是加工苹果的良好生产基地。

2.渤海湾优势产区

渤海湾优势产区包括胶东半岛、泰沂山区、辽南及辽西部分地区、燕山、太行山浅山丘陵区,是我国苹果栽培历史最早,产业化水平较高的产区。2016年苹果产量1600 万吨,占全国的38%。该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品种资源丰富;加工企业规模大、数量多,市场营销和合作组织比较发达,产业化优势明显;科研、推广技术力量雄厚,果农技术水平较高。沿海地区夏季冷凉、秋季长,光照充足,是我国晚熟品种的最大商品生产区,管理水平较高,产量高,出口比例大;泰沂山区生长季节气温较高,有利于中早熟品种提早成熟上市;燕山太行山浅山丘陵区自然生态条件良好,光热资源充足,是富士苹果集中产区,交通运输方便,市场营销条件优越。

(三)苹果主要品种情况

目前我国苹果品种总体上以红富士为主,2015年我国红富士品种的产量约为3000 万吨,占全国苹果总产量的70% 左右。从各主产省情况来看,红富士在大部分省份都是最主要的品种。新疆的红富士比例达到100%,山东红富士比例已超过80%,陕西和山西红富士比例超过70%,河南和甘肃也在60% 以上(如图5 所示)。

图5 2015 年我国主要省份红富士苹果产量占比情况

2015 年我国主要省份红富士苹果产量占比情况.png

数据来源:中国农业年鉴(2015)

从质量标准来看,符合国标一级以上的红富士占红富士总量的50% 以上,符合国标二级以上红富士占红富士总量的70% 以上;从果径大小来看,每个主产区果径80mm 以上的红富士苹果都要占到总产量的50% 左右,其中山东和辽宁的苹果果径较大,陕西次之,其余省份稍小一些。

二、苹果消费情况

(一)苹果消费总量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 年至2016 年间,我国苹果表观消费量(=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从2512 万吨增长到4262 万吨,10 年的增长幅度达到70%,消费总量已经达到全球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成为世界最大的苹果消费国。

图6 2006-2016 年我国苹果表观消费量及增长情况

2006-2016 年我国苹果表观消费量及增长情况.pn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苹果人均消费水平

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苹果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升。除2007 年以外,其余年份人均苹果消费量都呈上升趋势,2008 年超过欧盟跃居世界第二位,2016 年人均消费水平达到30 公斤/ 人/ 年。由于消费结构的变换以及经济危机导致的需求减少,欧盟、美国等世界强国苹果消费水平不增反降。

图7 2006-2015 年苹果人均消费量对比图(单位:公斤)

2006-2015 年苹果人均消费量对比图.png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三)苹果消费特点

1.鲜食消费为主

我国苹果消费中鲜食消费占总量的90% 左右,剩余10% 为加工消费。自2008 年以来,我国苹果鲜食消费量一直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而加工消费量则表现出平稳下降的趋势。可以预期,未来一定时期鲜食消费仍将是我国苹果消费的主要形式。

图8 2006-2016 年苹果消费结构及变化趋势(单位:万吨)

2006-2016 年苹果消费结构及变化趋势.png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2.苹果季节特征明显

苹果生产的季节性决定了苹果消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具体表现为秋冬季苹果消费相对较多。我国苹果主要为晚熟品种,因而苹果主要在秋季集中上市,苹果消费也主要集中在秋季和冬季。由于早熟苹果严重短缺,加之苹果贮存并不便利,因此春夏季节特别是夏季苹果供给量比较短缺,是苹果消费的淡季。

3.苹果地域存在差异

受消费习惯、气候条件和区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苹果消费地域差异明显,其中北方地区及苹果主产区苹果消费量大,南方地区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北方地区集中了我国苹果的主要产区,苹果供应量比较充足,品种丰富多彩,质量上乘。苹果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广大消费者的当家水果,在水果消费中占主导地位,尤其是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山西等地苹果消费量较高。而我国南方地区基本没有大的苹果产区,这是由于南方地区气候适宜,水果种类繁多,苹果的替代选择比较多,导致南方地区的苹果消费量相对较少。但随着苹果保鲜技术的不断提高,商品运输越发快捷,苹果消费的地域特征正在逐渐淡化。

三、苹果储存流通情况

(一)苹果储存情况

苹果属典型呼吸跃变型果品,采后具有明显的后熟过程,果实内的淀粉会逐渐转化成糖,酸度降低,果实退绿转黄,硬度降低。长期的不当储存,会造成苹果变得质地绵软、失脆、少汁,进而衰败、变质、腐烂。因此,合理地储存苹果对于保持苹果的商品性以及流通性具有重要意义。

1.苹果主要储存方式

(1)简易储存。指不具备固定储存库设施,而是利用自然环境条件来进行的窖藏等。这种储存多数是在产地进行,储存操作简便易行,储存成本低,但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较大。

(2)通风库储存。通风库因储存前期温度偏高,中期又较低,一般也只适宜储晚熟苹果。储存后期,库温会逐步回升,还需每天观测记录库内温度、湿度,并经常检查苹果质量,检测果实硬度、糖度、自然损耗和病、烂情况。

(3)冷库储存。苹果适宜冷藏,在储存时最好

单品种单库储存。苹果采摘后应在产地树下挑选、分级、装箱(筐),避免到库内分级、挑选。入冷库前应在走廊散热预冷一夜再入库。冷库储存管理主要也是加强温湿度调控,通过制冷系统经常供液、通风循环,调控库温上下幅度最好不超过1℃。冷库储存苹果,往往相对湿度偏低,所以,应注意及时人工喷水加湿,保持相对湿度在90% ~ 95%。冷库储存元帅系苹果可到新年、春节,金冠苹果可到3 ~ 4 月,国光、青香蕉、红富士等可到4 ~ 5 月,质量仍较新鲜。

(4)气调储存。气调冷藏比普通冷藏能延迟储期约一倍时间,可常年储存。气调储存的苹果要求采摘后2 天内完成入库过程,并及时调节库内气体成分,使氧降至5% 以下,以降低其呼吸强度,控制其后熟过程。一般气调储存苹果,温度在0℃~ 1℃,相对湿度95% 以上,调控氧在2% ~ 4%、二氧化碳3% ~ 5%。气调储存苹果应整库储存,整库出货,中间不便开库检查,一旦解除气调状态,应尽快调运上市供应。

2.苹果各品种储存期

目前,早熟苹果品种不耐储存,一般采摘后立即销售或在低温下进行短期储存。中熟苹果品种储存性优于早熟品种,在常温下可存放2 周左右,在冷藏条件下可储存2 个月,气调储存期更长一些。但由于不宜长期储存,故中熟品种采摘后也以鲜销为主,有少量的进行短期或中期储存。晚熟苹果品种由于干物质积累较多、呼吸水平较低、乙烯发生晚且较少,因此一般具有风味好、肉质脆硬而且耐储存的特点,在常温库一般可储存3 ~ 4 个月,在冷库或气调库的储存条件下,储存期可达到5 ~ 12 个月。其中红富士以其品质好、耐储存而成为我国苹果产区栽培和储存的当家品种。

3.苹果库容分布情况

2016 年我国苹果可用仓库库存容量约为1100 万吨,占苹果总产量的30% 左右,其中入库储存量约为1000 万吨,入库率达90%。目前我国苹果采取机械冷藏方式的约占总储存量的55%,土窑洞、通风库等简易储存方式的约占总储存量的40%,气调库储存方式的约占5%。目前苹果储存省份主要集中山东和陕西,两省的储存能力占到全国70% 左右。2016 年,山东储存能力约为458 万吨,陕西储存能力约为230 万吨。近年来陕西省实施的“果蔬储存百库工程项目”对千吨级冷藏库级别为主的储藏设施进行财政补贴,促进了该省果蔬储存能力的大幅提升。其他主要省份的储存能力分别为:河南80 万吨、甘肃70 万吨、河北50万吨、山西48 万吨、辽宁45 万吨。

(二)苹果流通情况

1.主要运输方式

苹果的流通是苹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也是商品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目前苹果大约有90% 以上需经中长途运输后供消费。苹果运输有公路、水运、空运、铁路运输等,目前苹果物流以公路运输为主,其特点是:成本高、运量小、耗能大等,但灵活性强、速度快、适应地区广。主要运输工具包括普通运货卡车、冷藏汽车、冷藏拖车和平板冷藏拖车。随着高速公路的建成,冷藏集装箱拖车运输将成为今后高速公路运输的主流。

2.贸易流通方向

目前我国苹果主产地、主销地即为苹果的主要集散地,其中又以主产区的代表性最强。陕西和山东两省苹果发展有着很强的外向型导向,作为我国苹果最为重要的两个生产及加工基地,这两个省的苹果少量在本省消费,一半以上销往全国各地。而其他主产省份的苹果则主要用于省内和周边省份的鲜果消费及加工。

图9 我国苹果贸易流向图

我国苹果贸易流向图.png

资料来源:果品流通协会

四、苹果进出口情况

(一)苹果出口贸易情况

中国鲜苹果出口贸易数量在1993-2015 年22 年的时间里,经历了稳定增长、快速增长和缓慢下降三个阶段。2009 年中国鲜苹果出口量达到117.18 万吨后,2010-2015 年出口量持续走低,年平均下降速度达到5.52%。2016 年这一下滑趋势得到扭转,中国鲜苹果出口创记录首次突破130 万吨,达到132.2万吨,出口额14.5 亿美元,同比增长59% 和14%,重新成为世界第一大苹果出口国。总的来说,中国鲜苹果出口总量是在波动中增长,从1993 年到2016年23 年间增幅达11 倍多,占我国苹果产量的比重从0.59% 增加到3.88%。

图10 1993-2016 年中国鲜苹果出口量、出口额

1993-2016 年中国鲜苹果出口量、出口额.png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

按照各国和地区鲜苹果进口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将中国鲜苹果出口世界各地的市场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4国为代表的高端鲜苹果出口市场;以欧盟为代表的中高端鲜苹果出口市场;以俄罗斯、东南亚国家为代表的低端鲜苹果出口市场。我国鲜苹果出口仍然以亚洲市场为主,占到出口总量的85.27%。其中孟加拉国和泰国分居第一、第二位;2016 年印度市场替代俄罗斯市场,居第三位。按照中国鲜苹果出口目标市场的贸易额排名分析,泰国、菲律宾、印度分别居第一、二、三位。

(二)苹果进口贸易情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苹果进口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进口额则呈现持续增长趋势。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显示,苹果进口量由1993 年的1048.76吨增长到2016 年的6.71 万吨,进口金额由132.86万美元增长到1.23 亿美元。23 年间,中国苹果的进口量增长了63.98 倍,进口金额增长了92.74 倍。

图11 1993-2016 年中国鲜苹果进口量、进口额变化趋势

1993-2016 年中国鲜苹果进口量、进口额变化趋势.png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

我国鲜苹果进口来源国比较集中,2011 年-2015年进口量排名前五的国家依次为智利、美国、新西兰、法国和日本,上述五国的进口苹果占我国苹果进口总量的95% 以上。其中智利苹果累计进口总量为14.67 万吨,占中国苹果五年累计进口总量的一半以上。2016 年中国鲜苹果进口最大来源国前三名分别是新西兰、美国和智利。

发表评论: